2230068786@qq.com
遮陽產業在國外起步較早,尤其是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市場滲透率已達到較高水平,并產生了多家知名品牌,例如亨特道格拉斯(Hunter Douglas)、Phifer公司等。
此外,國內一些遮陽大廠的主要市場也集中于歐美。
比較而言,國內遮陽行業起步相對較晚,但發展速度很快,經過30多年時間的積累,已有上千家大小企業涌現,數百家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崛起,并形成了遮陽篷、遮陽傘、遮陽面料、百葉窗等完善的品類格局,并在商用、家用、交通、戶外等多個場景落地。
尤其是數家龍頭企業與上市公司的出現、數百家重點品牌崛起、高性能產品的打造,以及消費市場的認可度提升,多股力量交織促成了產業的擴大。
與此同時,市場環境從增量到存量的轉變、洗牌加劇等現象發生,近幾年,遮陽企業正努力培育新的增長點,向功能性產品要增量、向新渠道要產出。
對此,2023上海軟裝展將遮陽納入核心題材之列,視為新賽道的重要構成,正集中多方資源為產業注入新的動力。
在這場定檔于2023年8月10日—12日的行業大展上,遮陽將與墻紙墻布、窗簾、藝術涂料、地毯等品類融合,形成全新的大軟裝版圖,各品類相互賦能,聯手做大客源,進一步提升遮陽品類在精準客商群體里的認可度,助力企業再攀高峰。
遮陽市場的總體分析
來自證券日報網的一則信息顯示,據中國建筑遮陽材料協會的統計,2021年,遮陽行業的企業數量約3000余家,年銷售額在3000萬元以上的企業約180余家,占比僅6%左右。
而長城證券的一則分析里提到,早在2019年時,國內功能性遮陽企業約3000余家,2019年行業規模193億元,2025年或達500億元。
如果放到建筑遮陽行業的大范疇來看,2019年總銷售額就已達到6312億元,其中布藝窗簾銷售額5910億元,占94%;功能性遮陽達到193億元,只占3%,成長空間極大。
受應用場景增加、銷售渠道擴大等因素影響,遮陽市場規模依然有可能繼續擴大。
以應用場景為例,遮陽產品主要用于家庭庭院、露臺及餐館、酒吧、海灘、公園、酒店等休閑場所。
伴隨大戶型住房成交量占比上升、改善型裝修增加、公園環境升級、酒店升級等因素驅動,高品質遮陽產品的需求有潛力繼續上升。
當然,機會的到來,只屬于部分企業。動態變化的市場中,不斷有企業淘汰出局,也不斷有新的企業入場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有實力的遮陽品牌陸續崛起,其中,主營業務包括遮陽品類的上市公司就有數家,至少包括西大門、浙江永強、正特、玉馬遮陽、先鋒新材、雅美特等。
西大門從事功能性遮陽材料的研發、生產和銷售,并向功能性遮陽成品拓展,2022年營業總收入4.99億元,同比增長7.22%;歸母凈利潤8204.47萬元,同比下降8.33%。
據統計,該公司近三年營業總收入復合增長率為6.88%。其中,遮陽面料收入4.31億元,遮陽成品收入0.62億元。
永強早在2010年就登陸深交所,主營產品包括休閑家具、遮陽傘、秋千、帳篷、戶外廚房等,2022年營收約82.19億元,同比增長0.84%;歸母凈利潤2.17億元,同比增長73.21%。其中,遮陽家具收入24.02億元,占總營收的近3成。
浙江正特擁有遮陽制品、戶外休閑家具兩大產品系列,其遮陽制品以遮陽篷和遮陽傘為主。2022年,正特營收約11.57億元,同比增長32.31%,歸母凈利潤1.49億元,同比增長43.67%。其中,星空篷系列遮陽產品占營收比重達34.57%。
玉馬遮陽2021年登陸深交所,從2017年到2022年,其營收分別為2.56億、3.22億、3.84億、3.85億、5.2億、5.47億元;歸母凈利潤分別約為0.51億、0.81億、1.09億、1.08億、1.4億、1.57億元。可見,其業績長期保持了向上的態勢。
如果將遮陽窗簾窗飾、百葉窗、紗窗、遮陽篷等所有相關品類考慮在內,有一定影響力的遮陽品牌至少包括:
創明、尚飛、偉業遮陽、格拉夫、特諾發、金星宇遮陽、雙成智仁、名揚、格綠朗、凱力特、三力遮陽、COOLSPACE、博開、菲雅特、維景智能、望瑞門、湘聯、晴天、綠地遮陽、弘凱、昌隆、綠之洲、力頓、NewHoo、森科、晴天豪園、鑫輝等。
多屆北京軟裝展、上海軟裝展上,都有數家遮陽類的品牌到場,贏得客商的認可。
同時,品牌間的分化進一步明顯。
援引西大門招股書里的信息,目前遮陽行業形成三個檔次,第一檔企業生產銷售規模較大、產品質量及口碑屬于國內上乘水平,主要有先鋒新材、西大門、玉馬遮陽等十多家公司,市場份額約占國內細分領域總產值的20%左右。第二檔企業一般具有中等生產規模,占到細分領域總產值的30%—40%。
處此市場格局下,遮陽品牌間的競爭程度是頗為激烈的。這種競爭在內銷、出口等多個方向上展開。
出口方面,以歐美為主要區域,外銷渠道包括大型連鎖超市、品牌商、電商平臺等。
內銷市場則主要以經銷商、裝修公司、工程采購等為主。近年來,遮陽企業出現在多種國內展會上,其中一大目標就在于廣泛觸達國內客商,擴大內銷市場。
客觀來看,境外市場更為成熟,一大體現在于,上市公司的營收構成里,境外收入普遍占主導地位,例如玉馬遮陽,境外占到7成左右,境內約占3成。先鋒新材、西大門的營收中,境外也占到70%左右。
國內市場正在成長,前景備受看好。
據上海證券報的一則報道,歐美等發達國家功能性遮陽產品滲透率高達70%,而國內功能性遮陽產品的滲透率還不到5%。參照成熟市場的發展經驗,國內功能性遮陽行業滲透率、民用需求和集中度提升空間巨大。
尋找新增量及2023上海軟裝展給出的方案
備受看好的成長性,帶給企業希望與力量。
而競爭的激烈、洗牌的出現,又帶來壓力,企業需要尋找新出路、培育新的增長點,需要從消費培育、品牌、產品、渠道等多個經營環節入手提升競爭力,才能贏得未來。
眾多措施中,產品的突破被寄予厚望,尤其是功能性遮陽品類,成為多家大中型企業的發力重點。結合上市公司的數據看,該品類已表現出異軍突起之勢。
當前的共識是,功能性遮陽產品性能出色,具備光線控制、節能、防火防水、防曬、防霉阻燃、抗菌防污等優勢,伴隨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、高品質居住需求的增強,消費者將傾向于選擇這種更具優勢的遮陽產品。
當前的政策也給功能性遮陽產品提供了支持。我國已大力推廣綠色建材,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正按節能低碳標準進行改造。
而據公開數據,窗戶遮陽節能約是建筑能耗的10%到24%,良好的遮陽設計與產品不僅影響建筑的美觀,同時是節能的關鍵措施,預計受此影響,建筑遮陽行業將贏得新一輪發展,功能遮陽也將受益于整體市場的擴容。
主力企業正為此努力,當前一二梯隊遮陽品牌,普遍投入功能性遮陽材料工藝和性能的提升,把握遮陽消費趨勢,保持產品的創新性和領先性,打造爆款,持續向客戶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。
典型案例如浙江正特的星空篷,2019年推出,2020年投放歐洲市場,贏得消費者熱捧,首選銷售額3500萬元,2021年躍升到2億元以上,2022年又投放到美國線上渠道,實現收入5億元,該產品適用于花園休閑娛樂場景,兼具遮陽、采光、防雨等多種功能。
提升品牌影響力、擴大銷售渠道網絡,則是另一種影響成敗的破局措施。
肉眼可見的是,遮陽企業的曝光率明顯提升,在各大主流展會上,均能看到部分品牌活躍的身影,推產品、招經銷商、增進設計師合作等。
同時,包括抖音、小紅書、微信生態等各類流量平臺上,能夠看到越來越多的遮陽產品信息,借助新媒體提升品牌影響,甚至獲取銷售線索,已成為常態。
上述做法,至少有兩點價值,一是讓更多用戶感受遮陽產品的價值,進一步提升消費接受度,擴大買家規模。二是多渠道擴大品牌的曝光量,提升影響力,增強品牌力,并借此招募客商、拓寬銷售渠道。
各類策略里,2023上海軟裝展正成為遮陽企業的選擇。
近十萬的專業觀眾規模,將給遮陽品牌帶來足夠的客流量,一方面,賦能參展品牌提升影響力;另一方面,擴大精準客商的觸達,實現合作簽約、訂單簽約的效果。
這種參展價值的實現,已得到驗證。結合2023年3月北京軟裝展的情況看,經銷商代理商占比高達53.8%,意味著尋找商機的渠道創業者們依然眾多,這將給遮陽企業擴大國內市場提供有力的支持。
此外,家用商用裝飾工程公司、設計師/設計機構、房地產開發商/業主等分別占比17.6%、13.7%、5.2%,這些客商將為大宗采購提供資源。不僅如此,國際貿易商占比也有2.2%,進而為海外市場的開發提供有效賦能。
8月10日—12日的上海軟裝展,將是遮陽企業集中亮相的一次重要契機,遮陽行業將以品牌軍團的形式登上大軟裝舞臺。
展會的賦能、產業鏈上下游專業觀眾的聚集,預計促成遮陽市場2023年里一次備受期待的多方共贏
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